初審編輯:牛樂耕
責任編輯:李士環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位,最近幾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30%以上,而且內生動力強勁、發展勢頭良好。這充分說明中國制度具有旺盛活力,能夠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具體分析,讓中國制度活力充分迸發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增強黨的創造力。我們黨是中國制度建立、發展、完善的領導者和推動者。黨具有強大活力和創造力,才能激發全社會的創造力,增強中國制度的活力。作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我們黨本身就富有活力和創造力。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努力提高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堅持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堅持把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統一起來,以解放思想引領改革,以改革增強制度活力,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使中國制度的優越性更加充分地體現出來。同時,我們黨不斷加強自身制度建設,積極發展黨內民主,大力增強黨的創造力。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制定《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修訂《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不斷完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黨的十九屆二中全會審議通過關于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強調我國憲法必須隨著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發展而不斷完善發展,把黨和人民在實踐中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成果上升為憲法規定;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和《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著力破除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中存在的障礙和弊端,積極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等等。這些重大舉措使中國制度在推動改革、促進發展、保持穩定、實現中國夢進程中更具活力、更為管用。
激發人民主體活力。唯物史觀認為,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中國制度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能夠充分激發人民主體活力。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各領域各方面取得的優異成績,都離不開人民群眾貢獻的聰明才智、付出的辛勞汗水。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奮斗目標。我們黨推動各項事業改革發展、制定各項制度措施,均傾聽人民呼聲、汲取人民智慧,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同時,將人民群眾滿意度作為檢驗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堅持人民群眾擁護什么就堅持什么、期盼什么就做好什么、反對什么就糾正什么,最大程度激發和匯聚人民主體活力,讓中國制度更具活力、更為管用,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釋放創新驅動力。習近平同志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中國制度之所以能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它能源源不斷地釋放創新驅動力。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帶領全國人民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和其他各方面創新,把改革創新貫穿于黨和國家全部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將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堅持以全面深化改革激發創新活力,加快健全國家創新體系,堅決破除制約創新的制度機制障礙,讓一切創新源泉充分涌流;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步伐,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我國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當前,我國已進入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并聯發展、疊加發展的關鍵時期,這給自主創新帶來更加廣闊的空間、提供前所未有的動力。新時代,中國制度的創新活力必將進一步彰顯,中國制度釋放的創新驅動力必將更加強勁。
(作者為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分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