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牛樂耕
責任編輯:李士環
●有了“歸零”心態,就不會為已經取得的成績和進步而沾沾自喜,而是把目光投向新的目標,輕裝上陣、抖擻精神再出發,用新的成績和進步為事業增光添彩
早些年,在鄉下務農時,看到農民面對金燦燦、紅艷艷的豐收果實,臉上寫滿喜悅之情,但轉身又為明年的耕作忙開了:選種子、備肥料、放水養田……在農民眼里,豐收已成過往,來年孕育更大的希望。這種“歸零”心態,對于人生進步、事業成功大有裨益。
“歸零”心態,就是把已經擁有的一切剔除、一切歸于零的心態。有了“歸零”心態,就不會為已經取得的成績和進步而沾沾自喜,而是把目光投向新的目標,輕裝上陣、抖擻精神再出發,用新的成績和進步為事業增光添彩。楊善洲是一位領導干部,1988年3月退休后,回施甸大亮山植樹造林22年,把荒山變成綠洲。宋文驄是殲-10總設計師,為研究我軍新型戰機嘔心瀝血,當殲-10試飛成功之時,他沒有陶醉其中,只是將自己生日改為試飛成功之日,接著又投入到新的研發工作中。今年國慶節前夕,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國勛章”。當記者問他下一步打算時,他表示,“明天還要到田里去”“我不能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要繼續努力,繼續攀高峰”。這些英模人物的一言一行,不僅充分體現了淡泊名利、矢志奮斗的崇高精神境界,而且也是對“歸零”心態的最好注解。
“歸零”心態是一種正確的擺位。每個人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個人的努力,更離不開組織的培養、他人的支持。陳云同志說得好,共產黨人“是為人民當差的”,并認為任何功勞,“頭一個是人民的力量,第二是黨的領導,第三才輪到個人”。與黨和人民的力量相比,我們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任何時候都不能夸大個人的作用。只有自覺擺正個人與組織、個人與群眾的位置,才能獲得源源不斷的前進動力。否則,只能是井底之蛙,難成大器。
“歸零”心態是一種難得的清醒。一位行業模范在取得成績和榮譽后不斷自。骸懊鎸κ⒚⒐猸h、贊譽,我的第一反應是問自己:這是我應該得到的嗎?我足夠好嗎?這種光環真的只屬于我嗎?”如此“三問”,表達了一種睿智和清醒。也許我們出了力、流了汗,動了腦、費了神,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同黨和人民的要求相比,同立于時代潮頭的先進典型相比,我們還有不小的差距。只有常懷“歸零”心態,常與黨和人民的要求、與先進典型對表對標,認真查找自身的差距與不足,才能戒驕戒躁、上滿發條,向著新的目標全速前進。
“歸零”心態更是一種自我加壓。習主席在不同場合,多次引用“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告誡全軍官兵要著眼未來,未雨綢繆,強化危機意識、憂患意識和敵情觀念,錘煉能打仗、打勝仗的能力和本領!熬疅o壓力不噴油,人無壓力輕飄飄!睂τ谲娙藖碚f,憂患意識就是壓力,能打仗、打勝仗就是擔當。以“歸零”心態面對壓力和擔當,就要著力糾治和平積弊,時刻保持“策馬待命箭在弓”的狀態;就要不斷清理過時的觀念和知識,為新理念、新知識騰出儲備空間;就要嚴防“松口氣”“歇歇腳”的思想,永遠保持旺盛的戰斗意志和戰斗精神,不辱使命,完成好黨和人民交給我們的各項任務。
把“歸零”作為事業的新起點,并非要求把過去的成績和榮譽忘掉,也不是不當回事,而是應避免陶醉其中,不要把它當作“美麗的包袱”背起來。一位基層干部說得好:“面對年終考核一項項飄紅的成績,我提醒自己只高興一秒,轉念考慮的是刷新紀錄、再創佳績。否則,就會落于人后!庇辛诉@種放眼未來的眼界、超越自我的勇氣、不斷進取的精神,無論面對什么樣的強敵,都會敢于亮劍,無論面對什么樣的艱巨任務,都能迎難而上。如此,才能從勝利不斷走向新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