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聽說濟南市京劇院今天又要到馬村演大戲,上次就沒有看夠,這次一定要早點去啊,占個好位置!”10月14日,全省社科聯系統鄉村文化振興理論宣講暨戲曲展演活動走進第一書記幫包村——莘縣張魯回族鎮馬村,采取“理論宣講+戲曲展演”新模式,將戲曲這一“活態”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創造性轉化為理論宣傳普及的新載體,不斷增強理論宣傳普及的親和力、感染力、穿透力,村民們一邊聽戲看熱鬧、一邊學習受教育,共同感受優秀傳統文化戲曲藝術之美,領悟鄉村振興的文化內涵。
破陳規除陋習——理論宣講接地氣
聊城市社科理論界宣講服務隊成員、東昌府區市委黨校教師胡海洋以《倡導移風易俗 共建文明鄉風》為題作了宣講報告。她結合現實中的紅白喜事、鄰里交往等內容,結合具體生動的人物和事例,聯系實際生活經驗,深入淺出地講解陳規陋習帶來的危害,通過展示山東各地新時代文明鄉風的典型經驗和成效,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婚事新辦、厚養薄葬、破舊立新等移風易俗新風尚,讓群眾“看得見、摸得著、聽得懂、記得住、做得到”,引導廣大群眾從自身做起,婚事新辦、喪事簡辦、事事文明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宣講內容接地氣,聚人氣,村民反響熱烈。“胡老師的課講得真接地氣兒,句句都說到了我們的心坎上!村里一些人總認為辦喜事、喪事就得大操大辦,這樣才有面子,細想起來,真是浪費不少錢。回去后我得告訴孩子們,以后好好孝順我就行,等我百年之后,千萬不要花那些冤枉錢。我還得和今天沒撈著過來看戲的那幾個老哥們也都說道說道,讓他們也得跟著我學。”村民王大爺說道。
講文明樹新風——戲曲展演來助力
陰差陽錯,兜兜轉轉,人生無常情意長;婀娜婉轉,幽默詼諧,傳統京劇譜新章。濟南市京劇院帶來的梅派名劇《鳳還巢》是精彩絕倫,叫好又叫座。“今天早晨一大早就有群眾到村委會打聽,昨天的戲怎么沒唱,今天早晨也沒看見唱,到底還唱不?”“肯定唱啊,老大爺,您這是看錯時間了。我們這次還是邀請的濟南市京劇院,二月二古會他們帶來的是《遇后龍袍》和《四郎探母》,這次唱的是《鳳還巢》,下午1點在丈櫻路西側,村委會路口斜對面廣場準時上演,您一定要早一點過來啊,在前面看得清、聽得準!” 在活動現場的省社科聯駐村第一書記丁紀偉說道。
《鳳還巢》主要講述了程浦與故友之子穆居易意外相逢,他十分欣賞穆居易的才華和人品,決定將美貌聰慧的二女兒程雪娥許配給他。然而,相貌丑陋的大女兒程雪雁卻心生妒忌和不滿,她覺得自己被父親忽視和冷落,于是在深夜冒充妹妹程雪娥之名,試圖與穆居易公子相會,而穆居易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誤將程雪雁當作程雪娥,開門后程雪雁則趁機制造了各種混亂和麻煩。最終,真相大白,穆居易和程雪娥有情人終成眷屬。他們的感情在經歷這場風波后變得更加深厚和堅定。
《鳳還巢》角色形象鮮明、生動有趣,劇情緊湊、引人入勝,被稱作“一出戲里沒有壞人的梅派喜劇”。演員們通過唱念做打、一招一式,流暢動聽的唱腔,將傳統戲曲文化的獨特魅力展現給臺下的群眾;村民們也用熱烈的掌聲和關切的話語回應演員們的敬業,表達出對精彩演出的喜愛和對全體參演人員的感激之情。特別是現場還有兩位小朋友,跟著爺爺奶奶全程觀看,被演員們惟妙惟肖、矯健身手深深的吸引,相信可以在他們的心里種下戲曲的種子,讓國粹經典薪火相傳。
“村民們喜歡聽戲也喜歡唱戲。這次京劇院能再次來村里表演,村民們非常高興,二月二古會京劇院演出結束后,很多村民就感覺意猶未盡,活動結束后久久不愿離開,想著能夠多唱幾場,本次活動很多村民早早來到廣場等待戲曲開唱。不僅是我們村,周邊村莊甚至大王寨鎮、俎店鎮等相鄰鄉鎮也有好多村民大老遠趕過來聽戲,大家都對此次表演非常滿意,都說唱得特別好。”丁紀偉說道。
有智力有質量——科普賦能“新樂章”
近年來,全省社科聯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實際,團結帶領廣大社科工作者,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走進基層,廣泛開展社科普及和志愿服務活動。特別是近兩年,省市縣層層組建社科普及理論宣講志愿服務隊,創新開設“雙月課堂”,打造鄉村文化振興“四個一百”工程,親臨一線組織開展了大量村民喜聞樂見的社科普及活動,激發鄉村文化活力,全面助力鄉村文化振興,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持。
據了解,省社科聯駐村第一書記將按照《省社科聯關于加強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宣傳普及的工作舉措》具體要求,一是認真落實《山東省社科聯貫徹落實<山東省鄉村文化振興工作指導方案(2023-2027年)>工作舉措》,利用現有村級文化設施,整合資源、精心策劃,培育富有鄉土文化特色、體現社科工作特點、具備科普宣傳功能的村史館。二是持續唱好鄉村文化振興這臺“社科大戲”,促進城市優質文化資源下沉,進一步打通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后一公里”,不斷拓展鄉村文化生活的覆蓋面,為繁榮發展鄉村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發揮積極作用。三是進一步加強社科普及基地聯動,與聊城市、莘縣有關科普基地簽訂科普共建服務鄉村振興協議,建立長期、戰略性合作關系,推動社科普及資源與服務聯動對接,攜手打通科普進村入戶“最后一公里”,奮力譜寫科普賦能鄉村振興“新樂章”。
來稿:山東省社科聯
奮進新征程,不忘來時路。在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大道上,讓我們向千千萬萬的老兵們學習、致敬,凝聚最強大的精神動力,勇毅前行。[詳細]
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重大任務,明確改革路徑和具體舉措,為新時代新征程文化改革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深入貫徹落實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和舉措,[詳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著力解決干部亂作為、不作為、不敢為、不善為問題。”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新征程上,落實好改革舉措,必須有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建強干部隊伍,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著力解決干部亂作為[詳細]
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這是我們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有力保證[詳細]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組織部門身在其中、重任在肩,必須發揮帶頭作用,努力學在深處、干在實處,做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促進派、實干家。[詳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凝結著黨和人民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強調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作出重要[詳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要深化跨軍地改革。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發展和安全、富國和強軍,著眼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作出的戰略部署,是鞏固拓展國防和軍隊改革[詳細]
制度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問題,制度穩則國家穩,制度強則國家強。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則,其中一條就是“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實現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內在要求以制度建設為主[詳細]
社會工作是黨的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新時代黨的社會工作,對于走好黨的群眾路線,把廣大人民群眾團結凝聚在黨的周圍,充分激發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社會領域各類組織健康發展,激發和增強社會活力,匯聚全社會推進改革發展的智慧和力量,具有十[詳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背靠祖國的強大支持和粵港澳大灣區廣闊腹地,依靠自身不懈努力,未來的香港將更加光彩奪目。[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