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張傳鶴 姜小楠
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指出:“腐敗是我們黨面臨的最大威脅,反腐敗是最徹底的自我革命”。各級黨組織要在充分認識反腐敗的重要意義、清醒認識反腐敗工作面臨形勢的基礎上,切實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反腐敗工作的戰略部署,抓好反腐敗這個最徹底的自我革命。
深刻認識反腐敗斗爭的重要意義。黨員領導干部及其他公職人員的腐敗,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毒化社會風氣,動搖黨執政的群眾基礎。反腐敗事關公職人員能否模范踐行職業道德操守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事關能否保證各種制度、體制、機制和政策的效力不被腐敗消解,事關能否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事關能否確保黨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事關民心向背和鞏固黨執政的群眾基礎。
全面清醒認識當前反腐敗工作面臨的嚴峻復雜形勢。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反腐敗工作。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和反腐敗斗爭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成效有目共睹,但遠未到大功告成的時候,反腐敗斗爭形勢仍然嚴峻復雜,鏟除腐敗滋生土壤和條件任務仍然艱巨繁重。面對黨內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問題,中國共產黨堅持對腐敗零容忍,有腐必反、有貪必肅,不斷純潔干部隊伍,維護了黨的形象,得到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的衷心擁護,鞏固了紅色江山,贏得了確保黨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的歷史主動,贏得了黨團結帶領全體人民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共同奮斗的歷史主動。但同時應該看到,由于腐敗成因十分復雜,腐敗分子使用的腐敗手法形式多樣,具有很強的隱蔽性,因而反腐敗歷來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我國也不例外,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當前我國反腐敗斗爭形勢仍然嚴峻復雜,腐敗存量尚未完全清除,腐敗增量還在發生,鏟除腐敗滋生土壤和條件任務仍然艱巨繁重。反腐敗斗爭必須堅定不移,必須澄清各種錯誤認識,廓清思想迷霧,進一步堅定反腐敗斗爭的決心和信心。要始終保持反腐敗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執著,進一步提高黨領導反腐敗斗爭、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能力,持續加大反腐敗力度,堅決打贏反腐敗斗爭這一攻堅戰、持久戰、總體戰。
切實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反腐敗工作的戰屢部署,抓好反腐敗這個最徹底的自我革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完善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機制,著力鏟除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條件?!?/span>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反腐敗斗爭的基本方針,也是全面從嚴治黨重要方略。紀檢監察機關要深刻把握一體推進“三不腐”的時代內涵和實踐要求,緊緊抓住同時發力、同向發力、綜合發力這個實踐路徑,持續完善“三不腐”貫通協同工作機制,著力鏟除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條件,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清障護航,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強紀律保障。筑牢反腐敗的查處震懾防線,確保“不敢腐”。保持反腐敗的高壓態勢,對形形色色的腐敗分子和腐敗行為保持零容忍,善于綜合利用各種監督手段,讓腐敗分子和腐敗行為無處遁形,及時現形,依紀依法予以嚴肅懲處,發揮查處腐敗工作的警示震懾作用,讓心存腐敗邪念的公職人員時時感覺到反腐利劍高懸頭上,不敢心存僥幸,以身試法。筑牢反腐敗的制度防線,確保“不能腐”。要防止濫用權力,就必須以權力制約權力。正是深刻地認識到掌握公共權力的人存在走向腐敗的可能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里。要緊密結合反腐敗領域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現象,繼續完善規制公職人員的制度,是贏得反腐敗這個最徹底的自我革命的治本之策。筑牢反腐敗的思想防線,做到“不想腐”。要持之以恒地在全黨全社會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廉潔文化教育。首先要加強馬克思主義權力觀、利益觀、廉潔觀教育。同時,要注意發掘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廉潔思想、廉政故事、廉潔人物。各級黨組織要通過組織開展形式多樣、有針對性的理想信念教育、廉潔文化教育,在全黨全社會,特別是公職人員中樹立廉潔光榮,腐敗可恥,崇廉拒腐的濃厚思想文化氛圍。
(作者簡介:張傳鶴,女,山東省委黨校(山東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二級教授、法學博士。獲得2項國家級人才稱號,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山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山東省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基地首席專家。姜小楠,山東省委黨校(山東行政學院)碩士研究生)
越是偉大的事業,越是充滿艱難險阻,越需要黨員干部知重負重,在攻堅克難中練就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的鐵肩膀、真本事,創造出無愧時代、不負人民的新業績。[詳細]
國際形勢變亂交織,氣候變化、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全球性挑戰層出不窮。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古人講‘同舟共濟’,現在國際社會則需要‘同球共濟’?!蔽覀円獪蚀_全面理解中國脫貧攻堅的世界意義,在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的基礎上,全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詳細]
高質量教育對外開放,是推進教育強國建設的重要引擎。得益于廣闊的合作平臺,我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國際學生生源國和亞洲最大的留學目的地國,教育“朋友圈”越來越大。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全球教育治理和區域教育合作,將為推動全球教育事業發展貢獻更多中國力量。[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種理論的產生,源泉只能是豐富生動的現實生活,動力只能是解決社會矛盾和問題的現實要求”“理論的生命力在于不斷創新”。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建設實踐為經濟學研究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極為豐富的素材,也為經濟學者提供了[詳細]
通識教育不基于功利性的價值取向,也不直接以職業應用為目的,但它在學生心中播撒下一粒粒種子,為他們未來發展注入了更多可能性、打開了更廣闊的空間。辦好通識教育,使學生將博學與精專相統一,增強發展后勁,必將為學生自我價值的實現提供更多助力。[詳細]
鄉村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有機結合起來,把我國農耕文明優秀遺產和現代文明要素結合起來,賦予新的時代內涵,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生不息,讓我國歷史悠久的農耕文明在新時代展現其魅力和風采。”村志是記錄、傳[詳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把“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作為“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重要內容并作出部署。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是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礎性工程,必須抓緊抓實抓好。[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時代,數字技術作為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先導力量,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深刻改變著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數字技術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內在驅動力,以數字技術賦能鄉村全面振興,有利于縮小城鄉差距,確保[詳細]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各民族在黨的堅強領導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就必須堅守共同理想信念,不斷增強文化認同,實現全體中華兒女同心同德、團結奮斗。[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把水資源問題考慮進去”。大力發展水循環經濟,把發展建立在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基礎上,最大程度保障水資源安全,最大限度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盡最大努力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定能更好促進“人水和諧”,不斷書寫中華民族治水安[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