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對話人:
周珊珊本報評論員
胡宇齊北京日報評論員
周珊珊:首發經濟很火。從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到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提及了首發經濟。具體到北京,從2019年開始,多項文件、措施陸續出臺,其中,2022年3月印發的《促進首店首發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將首店經濟擴展到首發經濟。從首店到首發,有啥不一樣?
胡宇齊:從首店到首發,雖僅一字之別,但經濟形態更多元、外延更豐富,也折射出發展思路的升級。
顧名思義,首店就是品牌在某個地區首次開設門店;而所謂首發經濟,是指企業發布新產品,推出新業態、新模式、新服務、新技術,開設首店等一系列以“首”為特征的經濟活動。像人們熟知的新款手機發布、新技術入場、新展覽迎客等,不屬于首店,但都屬于首發經濟的范疇。
理念在躍升,不變的“首”字,恰是關鍵所在。大力培育首發經濟,蘊含著對創新創意的重視、對發展動能的珍視,也帶來深刻變革。北京從前對于品牌首店的鼓勵政策,如今已擴展到對首發經濟多元形態的大力支持。各類首店紛至沓來,潮流IP輪番上新,從舌尖盛宴到跨界潮玩,從時尚首秀到炫酷科技,不斷開出的驚喜“盲盒”,讓城市在新消費中更具魅力。
周珊珊:縱觀全國,首發經濟已成為各地競相發力的新賽道。北京首發經濟規模大、集中度高,其中不少是全球首店或亞太首店、全國首店。北京做對了什么?其中有什么是獨特性的優勢,有什么是可以復制的經驗?
胡宇齊:品牌選擇一座城市首發,看重的不僅是市場體量,更是消費風向、制度紅利與創新環境等綜合因素。
北京是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還在大力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豐富的國際資源、深厚的人文底蘊、鮮明的創新氣質,以及居于全國前列的城市消費規模,匯聚成北京對于首店的強大磁力。
除了“得天獨厚”,更有“用心耕耘”。在政策引領上,北京開啟綠色服務通道、拿出真金白銀支持,助力品牌首店落戶。在消費環境營造上,設立流行地標,提升消費業態,打造“年輕”“活力”“國際化”等標簽。比如,商業空間“THE BOX朝外”,自創立時就瞄準年輕群體,打造“策展型零售”等新玩法。這處“Z世代”潮流地標,也成了北京的新晉“首店收割機”。各地結合自身資源稟賦,明確定位、精準發力,栽下梧桐樹,就會引得鳳凰來。而錯位發展也是超越同質化競爭、避免“千城一面”的重要路徑。
周珊珊:今年“五一”假期,北京多個首店、首街、首館開門迎客,首發經濟為京城假日消費強勢“引流”。對消費者而言,首發經濟提供了新鮮感和參與感。但“一招鮮”之后,如何延續首發的火熱,則是需要思考的重點。規避重形式輕內容、重數量輕質量、缺乏系統性設計和產業鏈協同等問題,才能讓“嘗鮮”變成“長線”,帶來更可持續的發展“長尾”。
胡宇齊:消費者愿意“嘗鮮”,緣起于首發提供的新潮產品、新鮮體驗、優質服務,但想把“流量”轉化為“留量”,關鍵在于保證首發經濟的品質。
說白了,靠炒概念的“偽首發”,注定只會曇花一現。發展首發經濟,如若脫離當地發展階段、功能定位、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等條件,很難形成鏈式發展及產業生態集聚效應。對于某些品質不高的首發項目,絕對不能“撿到籃子里都是菜”。
延續首發熱度,呼喚持續創新。企業等創新主體,拿出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升級迭代,新玩法、新體驗才可能源源不斷。政策引導也要覆蓋首發經濟的全生命周期,提供充足的陽光雨露,尤其要關注企業的難點痛點。各主體共同發力,構建起“創新—反饋—迭代”的良性循環,首發經濟就有望超越短期的“爆款邏輯”。
周珊珊:未來北京發展首發經濟的重點在哪?如何結合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發揮開放優勢,吸引更多來自全球的首發、首秀、首展、首店落地?
胡宇齊:當下,首發經濟大潮涌動,各大城市爭先恐后,在互相借鑒學習的過程中,也要注重立足稟賦、發揮特色。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北京歷史底蘊豐厚、城市氣質獨特。古建博物館里,天宮藻井冰箱貼成為頂流;“最具穿越感”的胡同里,“與古為新”首展開幕……上述首發形態皆與城市文化相得益彰。
在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進程中,北京日益成為極具海外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國際都市。尤其隨著“China Travel”走紅,北京街頭外國游客越來越多。在“你來我往”的開放交流之中,本土品牌獲得更多曝光機會。不斷提高原創力,優化對潮流、藝術的東方詮釋和創新表達,這道從“首引”走向“首創”的課題,更加考驗城市智慧,需要大家協作回答。
周珊珊:圍繞首發經濟,上海正在形成不斷進化的“產業生態圈”;江蘇南京打造多元化商業載體,形成首發經濟良好生態;陜西西安把首發和打造消費新場景、新載體、新業態結合,解鎖城市消費密碼……各地實踐生動說明,首發經濟是一種立體的發展思路。首發聚客引流,能發揮“鏈式效應”,滿足消費者的多元需求,增強企業、品牌市場競爭力,不斷提升城市能級,與此同時也能發揮創新示范效應,輻射帶動周邊產業發展,促進新技術、新服務和新業態不斷涌現。首發經濟的蓬勃發展,是我國消費市場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的印證,也是進一步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空間。
胡宇齊:先看消費端,高品質首店、新創意模式,刷新城市商業景觀,帶動線下消費體驗全面升級。而隨著首發成為潮流,消費者對新鮮事物與品質生活的追求,又將直接推動品牌集聚升級、消費提質擴容,激活經濟發展的一池春水。
再看生產端,首發經濟對于創新的強調,也將推動產業鏈上資本、人才、數據、技術等要素形成連鎖效應,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在海淀,首個人工智能創新街區開啟規劃建設;在亦莊,“火箭街區”飛出全球首枚液氧甲烷運載火箭;在延慶,首條無人機配送航線開通……北京首發案例中的未來含量可觀可感。
首發經濟是關于創新與未來的故事,由城市、企業與消費者共同創作。一個首發場景帶動一批品牌成長,一次制度創新撬動一個產業升級,相信首發經濟的火熱實踐,必將更好書寫高質量發展的動人篇章。
作風建設是黨的建設的永恒主題,關系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決定黨和國家事業成敗,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詳細]
課堂的滋養不會停滯。“從前覺得思政課是‘背景音’,后來課上發現它是‘導航儀’,現在發覺它更像人生‘工具箱’”“信仰這東西,真不是說出來的,是做出來的”……孩子們的心聲,詮釋著思政課的價值。既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也要春風化雨講好思政課,我會在這條路[詳細]
增量里有效益,存量里有潛力。統籌做優增量和盤活存量,以做優增量來盤活存量、以盤活存量來做優增量,中國經濟還將寫下更多更精彩的發展故事。[詳細]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須努力;會心不遠,要登絕頂莫辭勞”。不動搖、不松勁、不止步,迎難而上,攀登不止,必能翻越一座座山峰,贏得發展開闊地,開辟干事新境界。[詳細]
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強關鍵共性技術供給,推動跨領域技術交叉融合創新。同時,充分發揮創新聯合體和產業鏈鏈長帶動作用,加快顛覆性技術突破并實現工程化、產業化,加快打造新興產業集群,構筑高質量發展新優勢。[詳細]
登高有“梯”,是梯度的梯,也是梯子的梯。這樣的“梯”,需要我們攜起手來搭好、搭牢,尤其是真正形成全國統一大市場,助力市場容量進一步激活、各類要素高效集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詳細]
要把為民造福作為最大政績,以說了就要干、定了就要辦的務實作風,俯下身子,腳踏實地,率先垂范,既帶著大家干,也做給大家看,努力把嘴上說的、紙上寫的變成具體行動,干出實際效果。這種以身作則的力量,比任何慷慨激昂的動員講話更能凝聚人心,更能匯聚起干部群眾[詳細]
當前,隨著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提高,中華民族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有能力引領人類生產力變革。我們要以“十年磨一劍”的堅定決心和頑強意志,只爭朝夕、埋頭苦干,加快推進人工智能大模型研發應用創新,以更敏捷、更經濟、更智能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和產品為全面推[詳細]
政府行為越規范,市場作用就越有效。多一份“無事不擾”的清醒,少一些“臨時起意”的打擾,企業將有更多信心和精力逐浪弄潮。[詳細]
從太空看粵港澳大灣區,其中環珠江口100公里黃金內灣已經逐漸成長為“一座城”。2025年以來,經港珠澳大橋出入境客流持續快速增長,截至4月27日,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旅客已突破1000萬人次,比2024年提前25天。加快轉型升級,書寫更加精彩的內部協作故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