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李詠瑾
人才帶動技術創新,技術開拓市場,市場反哺人才培養,這樣的正向反饋,為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構建了新的人才“蓄水池”
當復興號高鐵以350公里時速跨越山川湖海,當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使定位精度達到厘米級,當國產芯片用數學補物理、非摩爾補摩爾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人才對國家發展的關鍵作用愈發凸顯。面對中國式現代化蒸蒸日上、新質生產力快速發展的時與勢,高等教育如何培養基礎理論扎實又擅長成果轉化的卓越工程師,成為一個備受矚目的命題。
近年來,中組部、教育部等9部委深入實施工程碩博士培養改革專項試點工作,目前60多所高校、100多家企業已聯合招收2萬多名工程碩博士,教育部、國務院國資委還布局建設40家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和4家國家卓越工程師創新研究院。今年7月,首批2100多名專項試點碩士生順利畢業、走向廣闊舞臺。我國首次實現工程碩博士有組織、成建制、大規模校企聯合培養,標志著人才培養體系正在發生結構性變革。
傳統培養模式下,一些論文成果與實踐需要脫節,成為工程教育的短板。培養目標轉向“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評價標準轉向“技術轉化成效”,培養過程更注重“生產線研發”,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使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精準對接,有效解決了學校基礎研究與企業工程實踐銜接結合的難題,成為工程教育改革創新的有益探索。
這種轉變不僅是教學方式的調整,更推動了科研成果轉化效率的提升。正如許多學者期待的那樣:未來的工程教育必須把科研做在生產線上,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比如,在中國船舶集團企業導師的指導下,入企工程碩士117人已產生專利報告等各類成果。人才帶動技術創新,技術開拓市場,市場反哺人才培養,這樣的正向反饋,不僅避免了產學研用對接卡在“最后一公里”,更為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構建了新的人才“蓄水池”。
改革不會一蹴而就,以單項改革為突破,持續推進綜合改革才能確保收獲預期成效。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發力點還有許多:建立更加完善的校企資源對接平臺,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完善知識產權分配機制,激發校企雙方參與積極性;動態調整專業目錄,使培養方向始終與產業演進同步;等等。改革擴面提質、走深走實,方能為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鋪就坦途。
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的改革,高校理應發揮好能動作用和首創精神。北京科技大學聯合多家高校和鋼鐵領軍企業組建“中國冶金行業卓越工程師培養聯盟”,聯盟企業成員全過程參與培養目標設計、培養方案制定、培養過程執行、培養資源共享;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與北京語言大學聯合開設“石油工程+阿拉伯語”“資源勘查工程+俄語”等跨校聯合學士學位項目,為“一帶一路”能源合作儲備國際化人才。高校結合自身優勢,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方式,方能更加精準、更加高效地服務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邁出了高層次人才培養改革的重要一步,其意義已超越高等教育范疇,為完善國家創新體系起到重要推動作用。通過改革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既健全人才培養體系,也在深層次上重構知識生產與應用的邏輯,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將獲得更堅實的人才保障。
人才帶動技術創新,技術開拓市場,市場反哺人才培養,這樣的正向反饋,為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構建了新的人才“蓄水池”。[詳細]
不僅是“三兔共耳”。一顆石榴寄寓命運與共,見證友好交往。2000多年前,張騫“鑿空之旅”開啟后,石榴傳入中國;而今,位于西安市的中國—中亞友誼林的那6棵寓意團結的石榴樹欣欣向榮、開花結果。聆聽歷史,讓相知的心越貼越近;傳承文化,讓合作的手越牽越緊。愿絲路[詳細]
當前,我們正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在這一過程中,必須加快建構中國自主的財政知識體系。以習近平經濟思想為指引,將建構中國自主的財政知識體系這項系統工程落實、落細,首先應圍繞具有前置意義的基礎性、方向性問題進行系統思考、作出系[詳細]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攻堅克難既是一種意志品質、精神狀態,也是一種工作作風、責任擔當。干事擔事,是干部的職責所在,也是價值所在。黨員干部始終保持“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昂揚斗志,真抓實干、攻堅克難,就一定能創造出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實績[詳細]
既干凈又干事,是我們黨對黨員干部的一貫要求,是黨員干部應有的政治本色,是人民群眾衡量黨員干部作風的重要標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干部都是人民公仆,自當在其位謀其政,既廉又勤,既干凈又干事。”新征程上,廣大黨員干部要以既干凈又干事的好作風密切黨同[詳細]
即時反饋與延遲滿足,照見政績觀,折射新理念,要下“繡花功”。有“一竿子插到底”的魄力,也要有“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定力,工作實績才能經得起實踐檢驗、歷史審視和群眾評判。[詳細]
無論是蒸汽機車取代馬車,還是智能手機淘汰膠片相機,歷史和現實反復證明,技術進步是把市場蛋糕做大的“魔法師”,推動就業結構不斷向更高價值領域遷移。只要我們準確把握新技術重塑就業市場的客觀規律,堅持經濟發展就業導向,構建覆蓋全面的職業技能提升系統,定能[詳細]
堅持黨性黨風黨紀一起抓、正風肅紀反腐相貫通,標明了新時代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前進方向,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以優良作風作引領,以嚴明紀律強保障,以反腐懲惡清障礙,推動干部在遵規守紀、清正廉潔的前提下大膽干事,一定能以作風建設新成效推動保持黨的先[詳細]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為推動文化產業數字化指明了方向。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要深挖數據經濟價值,克服“信息繭房”局限,以數字化賦能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詳細]
開展體驗式調研,更容易找到那些坐在辦公室里不易察覺的槽點、痛點、堵點,推動消除治理盲區,提升服務精細化水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