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李洪興
生活在上海的南非人坦迪絲瓦·洛西,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說法:“帶著心跳的中國式現代化”。
什么叫“帶著心跳”?磁懸浮列車疾馳,像是“踏入了科幻小說”;豫園里的園林、池塘、石橋,盡顯古樸……洛西在中國看到了現代與傳統的和諧交融,“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并未拋棄它的過去”“而是要創建一個忠實于自己的未來”。
這個“心跳”,是千年文脈的躍動,亙古亙今、生生不息。從“考古熱”“文博熱”“國潮風”,到“魔童降世”、“黑悟空”出世、“唐宮夜宴”舞動網絡,越來越多“古老的”正在成為“新生的”,融入現代生活;從蘇州致力于“產城人文”深度融合,到杭州在“人間天堂”“網紅之都”與“未來之城”中書寫新傳奇,傳統文化與現代經濟相互滋養、交織,正在繪就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畫卷。從中可以更深刻感悟“從中華大地長出來的”中國式現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結果”。從未中斷的中華文明,從歷史深處走來,正走向更遠的未來。
這個“心跳”,是現實發展的脈動。心臟自主有規律地跳動,身體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發展同樣要保持強大的內驅力。過去的洋火、洋皂、洋鐵等靠買進來,如今中國制造業擁有完備齊全的產業鏈,不僅自足還供應世界。《紐約時報》曾指出,很難想象,一個沒有中國產品的美國家庭會是什么模樣。何以不再“洋”字當頭?唯有自立自強。實踐證明,現代化之路的關鍵,是走自己的路,“中國發展最終還是要靠自己”。
因為“帶著心跳”,所以令人“心動”。“中國市場是我們的健身房”,一名外國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高管坦言。市場潛力大、技術革新快的中國汽車制造,牢牢吸引著全球的目光,一個節奏快、強度高的市場,才能鍛造出一顆“大心臟”和滿身“鋼筋鐵骨”,去應對激烈的競爭。今日之中國,正以確定性、機遇性和未來性,成為創新的熱土、投資的樂土、發展的沃土。
有暢通的血脈,才有強勁的“心跳”。今年一季度,173.9億人次的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2025年,全社會物流成本有望降低3000億元;前4個月,16.34萬億元的社會融資規模增量;預計今年底,算力規模超過300百億億次/秒(EFLOPS)……客流、物流、資金流、數據流等順暢流動,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才能涌動成源源不斷的發展活力。打通梗阻,補齊短板,讓經濟循環的“血管”更通暢,發展跳動的“脈搏”將更有力。
向明天、拼未來,14億多人的心跳在一起,我們一定能以“活躍躍的”創新創造,“重新定義發展和進步”。
作風建設是黨的建設的永恒主題,關系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決定黨和國家事業成敗,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詳細]
課堂的滋養不會停滯。“從前覺得思政課是‘背景音’,后來課上發現它是‘導航儀’,現在發覺它更像人生‘工具箱’”“信仰這東西,真不是說出來的,是做出來的”……孩子們的心聲,詮釋著思政課的價值。既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也要春風化雨講好思政課,我會在這條路[詳細]
增量里有效益,存量里有潛力。統籌做優增量和盤活存量,以做優增量來盤活存量、以盤活存量來做優增量,中國經濟還將寫下更多更精彩的發展故事。[詳細]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須努力;會心不遠,要登絕頂莫辭勞”。不動搖、不松勁、不止步,迎難而上,攀登不止,必能翻越一座座山峰,贏得發展開闊地,開辟干事新境界。[詳細]
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強關鍵共性技術供給,推動跨領域技術交叉融合創新。同時,充分發揮創新聯合體和產業鏈鏈長帶動作用,加快顛覆性技術突破并實現工程化、產業化,加快打造新興產業集群,構筑高質量發展新優勢。[詳細]
登高有“梯”,是梯度的梯,也是梯子的梯。這樣的“梯”,需要我們攜起手來搭好、搭牢,尤其是真正形成全國統一大市場,助力市場容量進一步激活、各類要素高效集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詳細]
要把為民造福作為最大政績,以說了就要干、定了就要辦的務實作風,俯下身子,腳踏實地,率先垂范,既帶著大家干,也做給大家看,努力把嘴上說的、紙上寫的變成具體行動,干出實際效果。這種以身作則的力量,比任何慷慨激昂的動員講話更能凝聚人心,更能匯聚起干部群眾[詳細]
當前,隨著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提高,中華民族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有能力引領人類生產力變革。我們要以“十年磨一劍”的堅定決心和頑強意志,只爭朝夕、埋頭苦干,加快推進人工智能大模型研發應用創新,以更敏捷、更經濟、更智能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和產品為全面推[詳細]
政府行為越規范,市場作用就越有效。多一份“無事不擾”的清醒,少一些“臨時起意”的打擾,企業將有更多信心和精力逐浪弄潮。[詳細]
從太空看粵港澳大灣區,其中環珠江口100公里黃金內灣已經逐漸成長為“一座城”。2025年以來,經港珠澳大橋出入境客流持續快速增長,截至4月27日,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旅客已突破1000萬人次,比2024年提前25天。加快轉型升級,書寫更加精彩的內部協作故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