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于江 陳文兵
現代化是各國人民所經歷的一場世界性、系統性的歷史變革,應該包含生產力的顯著發展、生產關系的持續改善、人類觀念的不斷進步以及整個人類社會文明程度的演進提高。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3月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發表演講時引用車爾尼雪夫斯基的話:“歷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進的,有時穿過塵埃,有時穿過泥濘,有時橫渡沼澤,有時行經叢林。”人類社會實現現代化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現代化進程特別是工業革命肇始于西歐,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從15世紀后期起,一些西歐國家興起商業資本、海外貿易和血腥的海外殖民,催動了早期城市化、早期商業化、早期工業化。英國首先開始工業革命,法國、德國、比利時、瑞士、北歐等隨后跟進。美國作為工業化后起之秀,19世紀末超過英國成為世界經濟首強。西方在現代化道路上先行一步,為少數國家壟斷現代化話語權、出于一己私利鼓吹“西方文明中心論”提供條件。西方國家通過侵略擴張、殖民他國、階級壓迫等手段實現資本積累的野蠻方式被日本等國膜拜仿效,給人類帶來災難。
在20世紀以來的一個多世紀里,現代化逐漸成為真正的全球性現象和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包括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內的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相繼加入現代化浪潮,展開實現現代化的探索,特別是在二戰后民族解放運動蓬勃開展以來,各國在實現主權獨立和民族尊嚴的基礎上,在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的全球共識指引下積極努力、不懈奮斗,其影響涉及經濟、政治、社會、文化、思想等各個領域。雖然某些國家仍在蓄意制造、放大“西方文明就是現代文明”的錯覺,但世界人民越來越明白,世界上的現代化模式不是唯一的。
探索現代化道路帶來的最廣泛深刻變革發生在中國。中華文明曾長期居于世界領先地位,但由于西方列強的侵略和封建統治的腐朽,中國近代以來錯失了工業革命機遇,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難。為了實現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無數仁人志士向西方尋求現代化出路都遭遇挫折。歷史責任最終落到了中國共產黨人的肩上。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大踏步趕上時代,成功將我國發展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歷史性消除絕對貧困,在神州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清晰科學、可感可行的中國式現代化徹底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十八大以來在理念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對傳統的現代化理論實現了揚棄超越。中國自主實踐找到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取得的重大成果,展示了中華民族的世界觀、發展觀、生態觀、安全觀、全球治理觀、價值觀、文明觀,展示了越來越寬廣的人間正道,實證了現代化沒有固定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實踐意義和借鑒意義。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是發展中國家獨立自主邁向現代化的成功典范,塑造了現代化的新道路新版圖新格局,和平性、科學性、人民性、自主性日益彰顯。
不走殖民掠奪老路,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
較早開始工業化的西歐國家在亞非拉廣大地區的侵略擴張完全不是“田園牧歌”式的,而是通過武力征服建立殖民地并進行瘋狂掠奪。英國海外殖民擴張尤其迅速,早在1600年就第一個建立了所謂“東印度公司”,成為向東方擴張的主要工具。在殖民和擴張利益驅使下,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法等國都在海外建立大量殖民地,通過殖民掠奪為本國發展提供巨大原始積累。馬克思一針見血地指出:“在歐洲以外直接靠掠奪、奴役和殺人越貨而奪得的財寶,源源流入宗主國,在這里轉化為資本。”美國的崛起史就是一部侵略擴張史,它通過發動戰爭、強行“購買”等手段進行領土擴張,使國土面積在兩百年里擴大了10倍。這些西方國家大肆殖民掠奪、侵略擴張的背后,完全是資本主義制度使然。國家機器在資產階級推動下,必然到世界各地去搜刮財富和獲取生產資料,不斷擴大市場。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不斷擴大產品銷路的需要,驅使資產階級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須到處落戶,到處開發,到處建立聯系。”
中華民族歷來愛好和平,和平思想深深嵌入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中國式現代化超越傳統國際關系的現實主義理論,摒棄國強必霸的歪路和修昔底德陷阱的錯誤邏輯,不走一些國家通過戰爭、殖民、掠奪等方式實現現代化的老路,秉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代表世界各國謀求發展進步的共同愿望,堅持與世界各國合作共贏,致力于建設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中國人民將自身發展與人類文明進步融為一體,努力以中國式現代化新成就為世界發展提供新機遇,為人類探索現代化道路和更好社會制度提供新助力。
反對資源浪費的發展方式,致力于可持續發展
與西方式現代化伴生的海外貿易和資本主義制度具有唯利是圖的共同本質。在這樣的現代化模式下,資本無止境地追逐利潤,一切以經濟效益為標準,生態價值遭到漠視。西方一些國家在工業化早期,大肆開發本國和掠奪他國自然資源以支持其高消耗、高排放的工業化進程,在創造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對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造成巨大損害,引發各種各樣的生態危機。恩格斯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不可持續性予以嚴正警告:“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20世紀30年代以來,先后發生了比利時馬斯河谷煙霧事件、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倫敦煙霧事件等重大環境公害事件,給全球生態系統帶來嚴重破壞。
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主張在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時,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順應人類文明發展規律、摒棄“先污染后治理”的現代化老路、倡導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內容,為人類實現可持續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
摒棄資本至上的價值取向,堅持人民至上
在西方現代化過程中,資本至上的邏輯被奉為圭臬。資本與生俱來的增值沖動和擴張本性一旦失控,不僅引發周期性經濟危機,加劇社會矛盾和政局不穩,還導致人與人、人與社會關系出現異化和扭曲,資本對人的“異化”成為普遍現象,社會陷入兩極分化和撕裂狀態就難以避免。馬克思對此無情揭露:“人同自己的勞動產品、自己的生命活動、自己的類本質相異化的直接結果就是人同人相異化。當人同自身相對立的時候,他也同他人相對立。”托馬斯·皮凱蒂在《21世紀資本論》中指出:1980年以來,美國最富有的1%人群幾乎占了美國國民收入增長的近60%,而底層的90%人群的收入只能以每年低于0.5%的速度增加。
中國式現代化堅守馬克思主義的人民立場,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中國式現代化實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實現了真正的民主;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誰都不能落下的現代化。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共同富裕將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中提供源源不絕的凝聚力和驅動力。
不走依附型發展道路,堅持獨立自主
二戰后,一大批亞非拉國家開啟現代化進程。其中不少國家由于歷史原因,政治上照搬西方模式,經濟上過分依賴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投資,文化上受西方國家影響,出現了畸形的“依附性發展”。第三世界國家對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依附,使其在經濟、政治和文化上喪失自主權,甚至陷入各種“發展陷阱”,難以擺脫落后狀態。非洲全球化問題專家薩米爾·阿明指出,“不論這些國家的人均生產達到何種水平,都不可能轉變為自主中心和自我推動的增長”,闡明了對“中心國家”的全方位依附為“外圍國家”帶來的嚴重惡果。巴西經濟學家多斯桑托斯鮮明指出,依附狀態導致依附國處于落后和受統治國剝削局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獨立自主是我們黨從中國實際出發、依靠黨和人民力量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必然結論。不論過去、現在和將來,我們都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歷史和實踐都表明,沒有一個民族、沒有一個國家可以通過依賴外部力量、照搬外國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趨實現強大和振興。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從地下冒出來的,而是中國共產黨秉持初心使命,帶領全國人民一步一個腳印闖出來的,是服務人民利益、符合自身國情的自主發展成果。
(作者分別系習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專職副秘書長、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習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我們將牢牢把握發展機遇,實施深化拓展綜合改革攻堅行動,聚焦營商環境、科技創新、城鄉一體、產業發展、鄉村振興、基層治理、民生保障和黨建引領等領域,加強改革系統集成,穩扎穩打、協同推進,以改革合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詳細]
一年春作首,萬事行為先。4月28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發揮好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的引導作用,有效帶動激發民間投資。制定更加科學、更加精準的政策,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繼續充分發揮好投資的關鍵作用,就能進一步增強穩投資對擴大國內需求、穩[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絡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因此,應依法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加強網絡內容建設,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為廣大網民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詳細]
我們黨每逢重大歷史關頭,都要用黨的創新理論統一全黨思想,每次黨內集中教育也都堅持把黨的理論學習作為首要任務并貫穿始終,為全黨團結統一奠定堅實思想基礎。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實現黨的思想、意志、行動的統一,最根本的就是靠理論武裝。理論強,[詳細]
新時代中國青年處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他們人生的黃金時期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進程相吻合,當代青年的全面發展對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百年接續,新時代的中國青年必將以青春之力譜寫新的盛世華章。[詳細]
任何有效的社會治理活動,應當始終關注作為實踐主體的人。現代數字科技賦能政府治理,可能會面臨諸如現實情感交流空間壓縮、技術設計的單邊化與封閉化、情感激勵與反饋機制缺失等問題,因此應注意避免“只見數字不見人”的現象,在數字政府建設中重視提升其“情感溫度[詳細]
“必須堅持系統觀念”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之一。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是一項具有全局性、戰略性的系統工程,必須把系統觀念這個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堅持好、運用好,做到統籌謀劃、綜合施策、整體推進,努力破解媒體融合發展中[詳細]
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黨長期執政、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力量。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是鼓勵和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提振市場預期和信心的客觀要求。[詳細]